其实现在正等着组员发讲稿过来
这讲稿是为了校长的课堂讲义准备的
为了校长的课,为了她的功课,压力到我又不想讲话了
只想默默静静地准备功课
校长也没有要让我们好过
要达到她的标准,就得遵从她时常在课堂里给的提示
比如多阅读,熟悉,了解,分析,见解会计系理论
校长的课堂压力是从课室带回来的,一个星期后又得回去给她蹂躏我的神经
这个学期课也没很简单
觉得不简单是因为实习那六个月都没上到课
又对大学生活生疏了,重拾生活真的好费力
重返校园感觉自己对所有事物都有新的想法,新的心情
就像自己曾经痴迷的华乐团
现在回去都感觉有点厌倦
是因为我不太认识乐团里的人
是他们的练习方法让我觉得好累
是他们演奏的歌都没激起我的兴趣
但我知道乐团来临的音乐会被延期就瓦解了我所有的热忱
现在,已经不想回去乐团参加演奏会了
觉得从吉隆坡回到槟城
整个生活速度都变慢了好多度
甚至引起了我那一点点不耐烦
最严重就是餐厅上菜速度
那个落差是天渊之别
还有处理事情的态度
这都得啧啧啧
所以我不喜欢这慢慢的国度了?
想起在吉隆坡曾经多怀念这些就觉得讽刺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在惦记着,给自己一巴掌扇醒
现在的大学生活什么都没剩了
活动没了,生活一大半的时间都空出来了
就到处去泡,到处去发呆
在图书馆开着书发呆,在房间看着窗外的校园景色发呆
刷手机也觉得空虚,看着看着又发呆
望去在一偶的书叠,无心无力地又发呆
没有力气去拣一本来看
觉得看下去也没意思
觉得偷窥世界越多,自己的态度就越消极
这凡间的定律多让人愤世嫉俗
我也痴呆呆懵懂地看着,就看着
看着事情演变,落幕,又循环
笨点还可以过得快乐点
劝自己不要那么早看破,内心的欲望还没满足
只剩下八个月的大学生活,我还能多少回这样地感慨
不知道为什么这把年纪,体内的运动细胞才苏醒
觉得自己每天都想到户外跑步,但烟霾没散去的一天就没得跑
甚至被爸爸怂恿去学拳击,我就真的去学了
以前动作不多的我去了哪儿
体力又多一项去处也好
晚上才不会又无思乱想到睡不着
现在看书也不能助眠了,只会越看越舍不得放手
念完那本《灵山》后也好有个借口休息,
让体力消耗到运动上
那本《灵山》我是看得不错,
文笔手法很好
没想到高行健一路向灵山走的那段不是很遥远的路
可以引发出那么多的人文故事和他过往的事情
写到长达五百三十多页
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写那回事太露骨
露骨程度不是我能在文字上能接受的
他不像张爱玲能写到那么含蓄
每次到那种画面时,我都会停下来,关起书,去做别的事情
等有心理准备时再继续。
里边最好看的人文故事是他被路上遇到的道士带回家里,
那道士在他的恳请下演了几场法事
情节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感慨文化大革命,土革给中国传统文化狠狠的一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